- 网站首页
- 政务频道
- 新闻频道
- 残联要闻
- 工作动态
- 基层消息
- 媒体关注
- 爱心事迹
- 自强风采
- 创作园地
- 交流探讨
- 图片聚焦
- 公告通知
- 专题报道
-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残疾人》《三月风》
- 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攻坚先锋
- 拥抱冬残奥 一起向未来
- 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
- 十一届残特奥会
- 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
-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永远跟党走”全省残联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 走过十三五,踏上新征程
- 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 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展
- “决胜小康 战疫有我”辽宁省残疾人原创作品朗诵会暨大连市残疾人文化周启动仪式视频
- “决战脱贫 同奔小康”全省残疾人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展
- 残疾儿童网上康复训练免费指导课程
- 抗击疫情微视频集锦
- 战“疫”进行时
- 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 聚焦残运会
- 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
- 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
- 做好残疾预防 关爱生命健康
-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服务振兴献良策立足岗位做贡献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省政府民生实事专题报道
- 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 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 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
- 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
- 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
- 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
- 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
-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 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
- 省残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
- 第十八次“全国助残日”
- 省、市领导谈残疾人事业
- 辽宁省第七个残疾人就业促进日
- 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
- 第28次全国助残日
- 党建+营商环境建设
- “阅读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全省残联优秀征文作品展播
- 2022年省政府民生实事:残障儿童康复救助
- 宪法宣传周
- 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
- 全省残联“五个一”专项行动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优秀残疾人选手事迹介绍
- 2023年国际残疾人日
- 安全生产
- 沿着雷锋的足迹
- 首页幻灯片图片
- 业务频道
- 服务频道
本省政策规定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关于印发《〈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失效)
各市康复办:
为贯彻落实《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了《〈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
为便于操作和管理,根据全国安排,“十一五”将“十五”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两个方案与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合并为视力残疾康复实施方案,以体现视力残疾康复的整体性。
为全面完成《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目标,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白内障复明
一、任务目标
1.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2250例。
2. 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25000例,其中包括完成国家下达的9800例免费手术任务。
3. 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实现白内障无障碍省目标。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白内障手术率。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仅为450人,白内障手术率较低,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为此,“十一五”国家给我省下达9225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比“十五”61500例增加了30750例,目的是要提高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为此,各级残联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配合卫生部门,依靠社会复明资源,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相关单位协调运作,完成92250例手术任务。要大力宣传普及眼保健知识,协调卫生部门和眼科医疗机构,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手术转介,开展白内障筛查,做好国家下达任务数字的收集汇总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
“十一五”全省完成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25000例,其中包括完成国家下达的为9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各地要高度重视,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把任务分配到贫困患者积存较多的地区
各市在分解贫困患者免费手术任务时,要对“十五”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任务分配到贫困患者积存较多的地区,有计划地施行复明手术。
2. 加大筛查力度,确保贫困患者不被遗漏
各级残联要充分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和基层残疾人组织以及社会志愿工作者等资源,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拉网式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确保贫困患者不被遗漏,并做好向医院输送的工作。
3. 保证手术质量
各级残联要以建立定点扶贫复明医院、组派医疗队为主,为贫困患者施行复明手术。要按照卫生部门和《“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项目医疗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定点扶贫复明医院、医疗队的复明手术工作加强管理,确保手术医生和医疗机构有合法资执。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手术质量,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术后随访。
4. 充分利用社会复明资源
各级残联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协调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扶持和优惠政策。采取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省扶贫定点医院(沈阳、大连何氏眼科、朝阳明仁医院等),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手术服务,使新发生的广大贫困白内障患者及时复明。
5. 建立贫困患者救助机制
建立贫困患者救助机制的重点是,将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医药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与劳动保障部门协调,为贫困白内障患者上医疗保险。动员社会和各单位参与各种救助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救助贫困患者的社会环境。
6. 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
“十一五”全省原则上完成25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其中包括完成国家下达的9800例免费手术任务。各市在积极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的过程中,不要受省下达任务数的限制。要根据本地实际,对新发生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必须做到发现一例、手术一例、治疗一例。同时,对特困户、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要严格掌握标准,在其出具有关部门发放的贫困证件的前提下,根据其贫困程度,给予全部或部分补助,真正实现白内障无障碍。
(三)建立白内障无障碍省,形成白内障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十五” 期间,白内障复明工作基本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政策扶持,有经费保障,有健全的筛查输送网络,有高质量的手术医疗服务,从筛查、手术、医疗费用、组织管理及公众防治意识等方面基本无障碍。
“十一五” 期间,为早日全面实现省政府提出的白内障无障碍省目标,确定了“坚持标准,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
(1)省推广大连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经验,并落实好白内障复明救助基金和扶贫卫材。“十一五”末实现白内障无障碍省目标。同时,向国家推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2)各市要落实好与财政、卫生、民政联合下发的《实施辽宁省白内障无障碍标准方案》,重点落实好扶贫救助基金,加快工作进程,做好宣传、登记、组织输送、协调手术医院等工作,保证新发生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服务、治疗经费、组织输送等方面无障碍,形成白内障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3)加强县级医院眼科建设,培训县医院的眼科医生和辅助人员,推广小切口手术,提高诊疗水平。眼科技术力量薄弱的县级医院,由省定点扶贫医院提供技术保障,对其眼科医生和辅助人员进行培训。
(4)明确验收标准,进行检查评估。按照省白内障无障碍标准,组成由省白内障专家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检查评估小组,对各市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各市要对各县(市、区)白内障无障碍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工作的开展。
(四)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
建立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是解决贫困患者手术难、推进防盲治盲事业进展、形成白内障防治工作长效机制的成功模式,对提高我省白内障手术率、发挥残联在白内障复明工作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视力残疾“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
1.任务分配
从2006年-2009年,全省建立14个“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具体任务分配见附件1)
有条件的市在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可多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2.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标准:
政府组织领导无障碍。政府重视,落实地方配套经费,有分管领导负责;建立卫生、民政和残联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组织领导管理机制;纳入县(市、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卫生工作“十一五”规划和相关防盲治盲工作规划;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
白内障患者筛查及组织输送无障碍。初级眼保健网络健全,能完成白内障筛查诊断,有计划地组织筛查,掌握白内障患者人数并登记造册;建立贫困白内障患者上门登记筛查制度,确保贫困患者不被遗漏;有贫困患者手术输送工作安排。
公众对白内障认知无障碍。通过“爱眼日”等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普及白内障知识;县级医院眼科以及公共场所有白内障知识宣传场地,眼科医护人员通过筛查、治疗和术后随访等,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白内障知识;公众对白内障知识知晓率达80%。
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至少有1所以上可以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医院,有1名以上可以独立完成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医生;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人数占有手术指征并有需求的白内障患者的85%以上,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达800,人工晶状体植入率达90%以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的患者达9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率达90%;有上一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患者承担手术费用无障碍。享有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患者,手术费用按当地卫生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和报销;有一定自费能力的患者,按当地卫生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自行支付;贫困患者手术收费按当地贫困手术收费标准执行,费用由政府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和个人按比例分担。将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纳入城乡医疗救助体系。
白内障复明服务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保证新生白内障盲发现一例,及时手术复明一例。
各地要在《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开展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
3.抓典型,带全面
2006年,省选择1个县(市、区)进行试点。2007年,选择2―4个县(市、区)进行试点。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建立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工作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要坚持标准,把各项工作做实,总结出值得其他县(市、区)学习的经验,并逐步推开。
4.协调推进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建立工作,要与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全国防盲治盲示范县建立工作协调推进。
5.检查验收
中国残联将会同卫生部、有关专家制定检查验收细则,进行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盲治盲知识
完善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开展“爱眼日”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宣传册、宣传栏和网站等形式,广泛宣传防盲治盲和眼保健知识,唤起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提高人民群众防盲治盲意识。
三、经费保障
中央和省财政对25000例贫困患者复明手术提供补贴经费。各地要按照不低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投入相应配套经费,确保完成救助贫困患者手术任务。
四、登记统计
9225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完成情况,由各级残联协调卫生等有关部门、单位,在每年年底前填报《“十一五”白内障复明手术汇总表》(见附件2),按要求上报省残联康复部,省残联康复部汇总后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贫困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情况由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的医疗机构填写《“十一五”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登记表》(见附件3),手术患者所在地残联审核并录入数据库后,报省残联康复部,由省残联康复部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贫困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数据库将作为国家、省财政下拨补贴经费的依据。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建立情况由省残联进行总结,在省残联年度康复工作总结中报告完成情况。
五、检查评估
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按照《视力残疾康复“十一”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于2008年进行中期检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低视力康复
一、任务目标
1. 为4500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
2. 培训1350名低视力儿童家长。
3. 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内建立14个低视力康复部。
(具体任务分配见附件4)
二、主要措施
(一)明确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1. 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医院低视力门诊和眼科医生的职责,做好低视力检查诊断、助视器验配、训练指导、转介服务和随访等工作。
2. 教育部门做好低视力分类教学和家长培训工作。
3. 财政部门为低视力康复提供经费保障。
4. 省残联要指导各市残联,在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低视力康复部,为低视力者配发助视器,提供康复服务。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要为低视力者组织助视器货源。
(二)建立完善工作网络,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以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医院眼科、定点眼镜店、社区、盲校低视力班、低视力者家庭为基础的低视力康复服务工作网络,扩大康复服务面,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1. “省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全省低视力康复工作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机构建设、业务咨询等工作,要为完成低视力康复任务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按照国家低视力康复有关工作规范和检查评估标准的要求,对各市进行检查指导。
2. 市级(含县级市)医院眼科普遍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做好低视力康复知识宣传、检查诊断、助视器验配、训练指导、转介服务和随访等。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残联要按照《方案》和《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要求,督导市级(含县级市)医院工作。
3. 特教学校要对在校的视力残疾学生进行筛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康复服务。盲校为在校的低视力学生实行分类教育,承担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使其掌握眼保健知识和视功能训练技能,帮助低视力儿童改善视功能。
4. 各级残联要将设立定点眼镜店列入低视力康复规划,制定优惠和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做好设立定点眼镜店工作。“十五”已经开展助视器验配的定点眼镜店,要进一步完善功能,主动走进社区,走进低视力者家庭,就近就便提供助视器验配服务。要根据低视力者的需求,引导、鼓励更多的眼镜店设立助视器销售专柜,提供验光、助视器验配和使用训练服务。
5. 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社区,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提供康复服务,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城市社区要制定低视力康复工作计划,开展低视力防治和康复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筛查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低视力者登记造册,建立康复档案,定期了解康复情况,并做好转介工作。
6. 接受培训的家长,在家庭对低视力儿童进行视功能和助视器使用训练,并将训练情况及时向盲校和社区反馈,以便得到指导和帮助。
各级残联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规范、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
(三)形成助视器供应服务网络
1.“十一五”期间,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根据低视力者的需求,设立助视器定点生产厂家,生产供应助视器。
2. 省及市、县级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要设立助视器专柜,建立助视器供应和售后服务工作制度。要联系助视器生产厂家,根据低视力者的需求,组织助视器货源,在医院眼科、定点眼镜店、社区发放。对贫困低视力者要安排到医院眼科和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验配,并提供救助。
3. 充分发挥定点眼镜店在助视器验配服务和形成助视器供应服务网络方面的重要作用。定期了解低视力者的需求。根据需求,组织质量好、经济实用的助视器供低视力者选用。
(四)建立低视力康复部,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参照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印发的《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康办〔2004〕11号),积极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内建立低视力康复部,确保完成任务。工作重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十一五”期间先在省、市建立,有条件的也可在县级建立;二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低视力者就近得到康复服务;三是,加强领导,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四是,坚持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服务质量。
(五)加强人员培训
省、市残联要制定培训计划,举办低视力康复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开展分级培训。
利用盲校、社区、定点眼镜店、县级康复机构,对低视力儿童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了解低视力康复知识,熟悉助视器性能、使用和保养方法,能够指导低视力儿童康复训练。
(七)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通过举办“爱眼日”活动、知识讲座等,广泛宣传低视力康复的社会意义,唤起社会支持和参与低视力康复工作。要组织医院眼科、定点眼镜点和残联低视力康复机构,建立宣传“阵地”,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印制宣传折页、开展咨询等形式,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提高低视力者康复意识。
三、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按每名50元对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给予补贴,对我省9个低视力康复部给予设备支持。各地按照不低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投入相应配套经费,确保低视力康复任务的完成。
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按每名200元对贫困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提供补贴。各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贫困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项目投入相应的工作管理经费。
四、登记统计
低视力康复机构负责填写《“十一五”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登记表》(见附件6)一式2份,一份存档,一份报县(市、区)残联审核、汇总。县(市、区)残联填写《“十一五”低视力康复任务汇总表》(见附件5),并逐级上报至省残联,省残联汇总后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各市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立情况由省残联进行总结,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年终总结中报告完成情况。
五、检查评估
各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按照《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于2008年进行中期检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任务目标
对12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具体任务分配见附件7)。
二、时间安排
1. 2006年,选基础条件好的2个市各确定1 县1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作模式,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有效作法。2007年,确定沈阳、大连、本溪、朝阳四个盲协工作较活跃的市为试点市,四市的所有县(市、区)要全面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工作。 其余10市各选择1县1区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2010年,全省普遍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工作。
2. 2007年,省康复办举办二级培训,聘请专家讲授盲人独行、随行和盲杖使用等盲人定向行走理论知识,推广沈阳、大连2个市的经验和工作模式。2008年上半年总结、推广试点市、县(市、区)的经验和有效模式,2008年,对工作开展好的地区给予通报表扬。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
工作体系由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训练服务网络构成。
1. 组织管理网络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尽其职、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将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纳入盲(盲聋)校课程,培养盲生的定向行走技能。盲(盲聋)校在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开展的社区定向行走工作中,承担业务咨询、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任务。
民政部门将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对参加定向行走训练的贫困盲人提供救助。
卫生部门为参加定向行走训练的盲人做好视力检测、功能评定、服务转介、宣传等。制定优惠政策,对贫困盲人实行减免医疗费用。
残联负责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的协调运作、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工作范畴,明确工作职责。
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纳入工作范畴。
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本省实施办法,落实工作经费,掌握工作进度,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检查验收。
市、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建立规章制度,组织人员培训,宣传普及知识,探索工作经验。
──成立街道(乡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理事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任成员,负责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2. 技术指导网络
──成立技术指导组。成立省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效果评估等。
──成立技术指导中心。依托各地盲(盲聋)校建立技术指导中心,对外挂牌,承担街道(乡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以下简称训练指导师)的系统培训,负责指导社区、家庭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无盲(盲聋)校的地区可依托省残疾人康复机构作为技术指导中心,开展相应工作。
3. 训练服务网络
建立市、县为指导,街道、乡镇为平台,社区为场所,家庭为基地的社区训练服务网络。
──市、县残联负责为承担任务的街道、乡镇培养一名训练指导师;并负责其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制定工作职责和奖惩制度,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街道(乡镇)确定一名训练指导师,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社区集中训练和家庭面对面的个性训练。训练指导师从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或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中选定。
──社区或村委会主任、社区康复协调员、残协专职委员,负责协助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选择训练场所和路线,组织、督促盲人在社区接受集中训练。
──盲人及亲友积极配合,参与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
(二)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
以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形成稳定的技术工作队伍。
1. 培训原则及方式 培训工作遵循实用性原则,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进行。
──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依托管理和技术骨干,举办省级培训班,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和训练指导师。
──市、县(市、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指导,要为街道(乡镇)培训训练指导师。依托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对辖区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进行培训。
2. 培训对象
──管理人员。省、市、县(市、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分管干部和街道、乡镇残联理事长。
──技术人员。盲(盲聋)校的专职教师和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主任、社区康复协调员、残协专职委员、家属、邻居和志愿者。
3. 培训内容及目标
──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的意义、目标、原则、相关政策及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步骤、基础知识等。通过培训使其能胜任辖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
──技术骨干培训内容,包括定向行走训练的专业知识、训练技能、评估技术和档案要求等,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培训、指导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的能力。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培训内容重点为训练技能、评估技术、档案书写和上报要求。通过系统培训,使其达到直接指导盲人开展集中训练和个体训练的能力。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定向行走训练的科普知识、盲人的身心特点及帮助盲人的技巧等。通过培训,普及知识,扩大参与面,营造社区训练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实施
各级残联要充分调动盲人协会的积极性,让盲人协会承担起盲人定向行走工作,同时,要从就业保障金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购置盲杖,使盲人定向行走工作全面展开。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训练服务网络并入到社区康复网络中。
1. 明确工作定位。社区家庭开展的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2. 明确服务对象。持有残疾人证、有定向行走训练需求的视力残疾人,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
3. 入户调查,掌握需求。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会同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主任、社区康复协调员、残协专职委员入户进行视力残疾情况调查,对有定向行走训练需求的视力残疾人做好登记和动员工作,掌握实际困难和迫切需要。
4. 康复训练,注重效果。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在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社区集中训练和入户面对面的家庭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定向训练、独行训练、随行指导、导盲用具配用、心理咨询等。通过训练,使盲人达到独立、安全行走的效果。
5. 一体化服务,全面康复。采取社区、机构(盲人按摩诊所、盲校等)集中训练和家庭面对面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及康复训练与扶贫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全面康复。
6. 建立档案,科学管理。对所有接受定向行走训练的视力残疾人,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应及时为其建立训练档案,并认真填写服务情况,掌握训练和需求动态。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会同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主任、社区康复协调员、残协专职委员,根据盲人在生活保障、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服务,使走出家门的盲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四)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规范管理
省、市残联要制定优惠政策,对定向行走训练者和职业技能培训者给予补贴;对培训合格者,优先推荐就业;对参加定向行走训练的贫困盲人提供生产性扶贫救助;对开办个人盲人按摩诊所者,提供优惠待遇。
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考核奖惩制度;规范训练指导师工作档案和康复对象训练档案;制定训练效果评估制度。街道、乡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导各项制度的落实。
(五)开展宣传教育,扩大社会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盲人定向行走工作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普及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
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负责在辖区举办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读物,传授实用康复知识和训练方法,提高盲人的康复意识,提高辖区内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盲人、盲人踊跃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宣传口号:定向行走、融入社会;定向行走训练让盲人走出家门、走出自信、走出尊严;盲杖是视力的延伸、盲杖是移动的红绿灯、盲杖是求助的信号;出门携杖、利己利人;关爱盲人、奉献爱心、快乐自己。
四、登记统计
街道(乡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填写《“十一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登记表》(见附件8),一式2份,一份存档,一份上报县(市、区)残联。县(市、区)残联根据《“十一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登记表》,填写《“十一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统计汇总表》(见附件9),逐级上报至省残联,省残联汇总后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五、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按每名250元对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给予补贴。省、市要按照不低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投入相应配套经费。街道(乡镇)训练指导师的工资补贴和培训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或从其他途径解决。
六、检查评估
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按照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依据《“十一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考核标准》(见附件10)于2008年进行中期检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验收。